三星华为手机预装软件泛滥成灾上黑榜
随着近年APP运营商预装需求要大于刷机商预装能力,装机成本也一路水涨船高,由最初的每个软件0.5元提到每个软件1.5元以上。而在手机销售渠道,见缝插针的"刷机商"们成了最关键的枢纽。被刷过的手机无论激活与否,渠道商都可以获得每部约3到10元的利润。
作为消费者,我们往往都有这样的经历:从电商、营业厅、手机门店或其他渠道买的新手机,一开始使用就会发现很多自带的预装软件。更要命的是,这些软件即使用不上,也不能被卸载。
2014年"315"前夕,某互联网公司发布的《手机预装软件调查报告》指出不合理预装软件的三大隐患:占据大量手机内存、自动联网消耗流量,预置木马病毒引起个人隐私泄露。

三星手机预装率达97.5%:
"第三方公司刷机肯定会有不安全因素存在,有的会破坏系统稳定性,就像预装PC系统一样。"南京易讯通CEO于斌告诉记者。虽然如此,但在竞争激烈的手机软件市场里,APP运营商为了提高自有产品在移动互联网的市场占有率,往往会"抢占先机",在手机到达目标用户前即预装入自己的软件。
深圳市消费者委员会法律部靳部长则告诉《消费者报道》记者,"消费者的集中投诉点主要反映在手机预装软件会在后台消耗流量、耗电,占据手机内存。这些预装软件只有在获取root权限后才能被卸载"。但让消费者无奈的是,经过root处理的手机,品牌返修点通常不再遵守保修义务。
艾瑞咨询《2013年中国智能手机预装软件用户调查报告》显示,中国市场流通领域的国内外主流品牌手机"纷纷中招",高居榜首的三星更是有97.5%的手机都存在第三方预装软件情况。南京易讯通CEO于斌告诉记者,"安卓系统的行货手机都会有不同程度的预装,少则一两种,多则几十种。水货手机原装原封少,被预装的情况才会比较轻微。"
奇怪的是,无法享受国内的"三包"政策的水货手机被预装情况反而较少。现为一家影视公司运营总监的丁译文向记者的解释是,"水货手机从境外走私,整机组装再到门店销售,流通环节太少了,一般只有门店环节才可能被预装。"

可以无限预装的手机:
在影视公司当运营总监之前,丁译文在APP渠道分发领域"经营多年"。他告诉记者:"手机销售渠道多,每条渠道经历的环节更多,因此就给APP运营商提供了更多的切入机会。可以说,出厂手机能被无限预装,再无限卸载。"
丁译文干过最多的一次是"至少把同一部手机刷了四次,每次都植入新的预装软件。"地点则是北京通州的一家移动营业厅,"刷机前给老板或营业员一些钱就行了"。
据了解,行货手机出厂后,预装途径大致有三个:一是手机出厂时,手机厂商直接在手机系统内置预装软件,这些软件可以是厂商自己开发的软件,也有和第三方APP合作的软件。随着厂商操作的规范化,恶意预装软件基本被逐出品牌市场。二是与通讯运营商合作,将手机软件绑定在定制机或合约机上。第三种则是刷机商直接在手机销售渠道中下游切入进行预装。
不过,一家专门帮APP运营商预装软件的掌星立意王姓经理则告诉记者,"其实流到销售渠道下游的手机大多已经被上游刷机商切入,即便如此,下游渠道商也不见得可以发现手机被拆包的痕迹。"为了不被别的刷机商反刷,另一家刷机公司——鼎开互联公司则会优选手机销售渠道下游进行预装。"这样可以减少手机被其他刷机商反刷的几率,并缩短预装软件到达消费者的时间。"其商务总监告诉记者。
甚至由于反复刷机在预装产业链上很常见,鼎开、掌星这样的刷机商更是"顺应时势",推出了"到达"和"激活"两种计费方式。手机卖到消费者手中预装的软件还在,只是"到达",软件被点入使用,才算"激活"。随着近年APP运营商预装需求要大于刷机商预装能力,装机成本也一路水涨船高,由最初的每个软件0.5元提到每个软件1.5元以上。
至于刷机对象,两家刷机商都表示,他们目前预装的"触手"都已经伸向三星、华为、小米等主流品牌手机。

预装软件的门道:
在手机销售渠道,见缝插针的"刷机商"们成了最关键的枢纽。事实上,被刷过的手机无论激活与否,渠道商都可以获得每部约3到10元的利润。
曾在2014年央视315上因预装恶意软件而被曝光的鼎开互联公司商务总监告诉《消费者报道》记者,每款软件视其门类,是否可卸载需求,收取每部"到达"手机至少1.5元的预装费用。
另一家刷机商掌星立意公司王姓经理,则向记者透露了"包机"和"刷机"两种合作模式。包机适合中小型渠道商,即会有两个软件主推入系统层,并且不能直接卸载。工作量则按照激活软件的手机数量计算,同时以达到激活手机总数的18%起算。按照这种合作模式,渠道商每部可以获得3元利润。
而刷机一般适合有经验且出货量在每月十万部手机级别的大型渠道商,新手渠道商需要公司的协助指导。刷机会置换整个原有手机系统,新系统和原先的系统区别在于前者植入了自己的推荐软件;这种模式下,可以做到一半的预装软件都留在系统层。手机无论激活与否,渠道商都可以获得每部约10元的利润。
卸载权应还给消费者:
目前而言,面对无孔不入的刷机商,消费者通常毫无办法。
早在2013年4月,国家工信部发布《关于加强移动智能终端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从同年11月起手机生产商不得预置五大类恶意软件。同年11月,《通知》正式实施,到现在已过去一年。
而中国公益法援平台创始人张兴彬律师,则显得有些无奈。他告诉记者,"工信部的《通知》更多为倡议性质,缺乏相应的约束力。"
不过,在该商务总监看来,即使《通知》不是倡议性质,也不构成威胁。"目前,刷机商依据的是工信部对于手机预装的授权许可。只要APP拿到工信部的预装许可,预装就没有法律风险。"他告诉记者。
虽然《通知》并没有规定如何执行的问题,但在2013年10月底的工信部发布会上,工信部通信发展司副司长祝军曾作过补充解释,即"要求生产厂家将申请进网的智能终端中预装的应用软件相关信息"。
据此,记者调查发现十三家主流手机厂商中,仅有五家在手机参数栏里注明了内置的软件应用,分别是小米、苹果、vivo、魅族和锤子。其中,小米和苹果的应用均为自己研发;锤子则将内置应用和预装第三方软件分开标识清楚。
"手机预装软件类似一种搭售行为,根据买卖合同权利,商家有义务要将搭售的产品告知消费者,同时不应该强行要消费者接受搭售产品。"广州金轮律师事务所朱少波律师告诉记者,建议法规中要明确预装软件的卸载权利应归还消费者。
就在2014年10月23日,由广东省消委会牵头,携手全省23家消委会联名上书工信部,要求手机预装应用软件应允许消费者自由卸载。

工信部新规:2017年7月起手机厂商自带预装软件必须可卸载:
2017年7月1日起,中国工信部新规开始实施,规定智能手机预装软件必须可卸载,手机厂商及软件公司不得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开启应用软件、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
2017年7月3日消息,2016年12月工信部印发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预置和分发管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从2017年7月1日起实施。
根据规定显示,生产企业应在终端产品说明书中提供预置软件列表信息,并在终端产品说明书或外包装中标示预置软件详细信息的查询方法。
同时,根据工信部下发原文,生产企业和互联网信息服务提供者应确保除基本功能软件外的移动智能终端应用软件可卸载,即,可卸载软件为非基础功能类。也就是说,除了闹钟,设置,通话,短信,通讯录等基础功能类软件之外,其他预装软件都可以删除。
对于生产商来说,新规要求,移动智能终端生产企业应约束销售渠道,未经用户同意不得擅自在移动智能终端中安装应用软件,并提示用户终端在销售渠道等环节被装入应用软件的可能性、风险和应对措施;确保已被卸载的预置软件在移动智能终端操作系统升级时不被强行恢复;保证移动智能终端获得进网许可证前后预置软件的一致性。
此前,根据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中国安卓手机预装产业及用户使用情况研究报告》显示,目前,约75%的安卓手机被安装了6款以上的预装软件(不包括相册等手机基本功能软件),也就是平均每部手机拥有8.2个预装软件。
根据工信部的新规解读,新规定适用于7月1日及以后"入网测试"的机型。这也就意味着,并非所有目前在售的手机机型和已售机型都执行这个标准。
据了解,目前,不论是对手机厂商还是对软件公司来说,手机预装软件都已成为其获得收入的渠道之一,它已经成为一条完整的"产业链"。一直以来,手机自带软件"用不着、关不了、卸不掉,占内存、耗流量、暗吸费、隐私泄露"等弊端一直让广大手机用户"备受困扰"。如今,该工信部新规的实施,将能有效防止收集使用用户个人信息、开启应用软件、捆绑推广其他应用软件等行为,保护用户的合法权益,维护网络安全,希望这部"良心"新规能顺利实施。

新规落地实施效果偏差:
然而新规实施时至一年有余,部分手机生产厂商能按工信部规定行事以外,个别厂商如三星手机、华为手机依旧在手机预装软件方面我行我素、对国家政策规则于不闻,置消费者权益于不顾,其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手段玩出了新高度新花样。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或许此类厂商在手机产品新售时不会搭载其他过多软件,从而在销售环节绕过相关行政抽查,但在每逢手机厂商推出软件更新时,便又故伎重施,当消费者下载其更新其软件时,便被无良厂家毫无节制的把预置无用且多余的软件通通合并打包搭载在更新软件中,当消费者下载安装更新到手机,对于过多无用软件想要卸载时才发现此类软件为系统默认且无法禁用,更无法卸载,甚至连选择最基本的'强行停止'选项过后依然被系统自行开启。
总结:霸权主义也好、店大欺客也罢,无数的历史经验和事实告诉我们,那些爱与法律政策相对抗、背仁心道德于无存、忽视用户和消费者正常权益于不闻不顾的经营者,终究会被市场所抛弃的悲剧下场。
本资讯文章由http://www.castput.com投放网综合整理,新闻消息来源分别转自:http://www.ccreports.com.cn消费者报道网;http://tech.163.com网易科技通信资讯;https://wenku.baidu.com百度文库;http://www.ec.com.cn中国国际电子商务网 |